从会展之城到会展名城 济南如何打好会展这张牌?

2022/9/22 15:12:55   来源:大众日报    

  9月19日,为期五天的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在济南落下帷幕。9月5日,亚洲地区第一奶业专业展“第十三届中国奶业大会”也在济南成功举办。自今年6月1日,济南复展后,截至8月底共举办线下展会66场,展览面积超100万平方米……

  会展产业被誉为“城市建设的加速器”“触摸世界的窗口”,是衡量城市开放度、城市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会展产业作为一门新兴的服务行业,串联着工业、农业、商贸等诸多产业,具有可观的乘数效应,是发展潜力较大的行业之一。国内省会城市、经济发达城市以及交通枢纽城市,都把会展产业视为拉动经济的强力引擎。

  济南也不例外。近年来,省会济南高度重视会展业发展,会展场馆建设呈现高水平发展态势。目前初步形成了“东西南北中”的“十字形”会展场馆格局,东有济南高新国际会展中心,西有山东国际会展中心,南有莱芜国际会展中心,北有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中有舜耕国际会展中心。

  五大会展中心布局合理,规模越来越大,接待能力越来越强,可以说与济南城市扩展的步伐几乎是同步进行。目前在建的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位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净展览面积达51万平方米,将打造成全球首座“会展+产业”融合发展的经济园区。正式运营后将带动上下游130多个关联产业,形成年产值达400亿元的会展经济产业园。

  除了发力场馆建设外,随着产业基础的不断优化和完善,近年来济南还成功举办了专业性较强、行业影响力较大的会展活动,比如第二届世界内燃机大会、首届中国算力大会等科技类会展活动,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文旅类会展活动,2022日本(山东)进口商品博览会等消费类会展活动,这些活动极大丰富了会展题材。

  济南会展消费日益活跃,会展产业发展迅速。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济南共举办展会、国际会议1200余场,是“十二五”时期的3倍。济南多次被评为“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中国会展品牌城市”等,在《2021年中国城市展览业发展综合指数评价》中排名全国第六位。17个自主品牌展会通过国际展览联盟(UFI)认证,数量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

  “济南对会展产业的定位和重视是一以贯之的,这是会展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这两年的成果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会展产业不是企业行为、行业行为,涉及交通、餐饮、住宿等相关部门,甚至是城市整体发展格局问题。”山东大学文化和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王晨光认为。

  会展产业与城市发展互为表里,国内不少城市单独出台了“十四五”会展业发展规划以赢得主动,“会展名城”竞争十分激烈。南京提出打造“南京会展”新经济名片;成都到2025年将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会展之都;西安则要打造“一带一路”国际会展名城,2023年将形成“一核四区”城市会展新格局;江西提出将南昌打造成“中部会展名城”。

  《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此也有表述:加强会展场馆建设提升,提高承接全国性和国际性大型展会的能力,打造国际会展名城和高端会议目的地。到2025年,引进国际知名展会10个以上,经国际组织认证的展会项目达到20个以上,会展及相关产业收入达到500亿元以上。

  近期济南市陆续公布的商务、文化旅游、绿色低碳循环等多个专项规划对此表述则更加翔实具体。《济南市“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提出以打造国际会展名城为引领,高标准建设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和山东国际会展中心“双十万+”会展旗舰平台,形成东西呼应的会展新格局。延长会展产业链,大力发展“会展+”模式,打造以展会和展览企业为龙头,以交通、策划等为支撑的会展产业集群。

  《济南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做靓文化会展产业,打造国内文化会展新高地,推广实体展览与虚拟展览、线上线下交易的新模式。《济南市“十四五”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规划》则要求,推动会展业绿色发展,鼓励办展设施循环使用,打造国际会展名城和高端会议目的地。

  “要打造‘会展名城’就要与时俱进,原来会展产业侧重实体,现在网络会展势头很猛,要朝着虚拟空间发力。会展行业初期发展需要政府支持,后期是产业要素自我磨合,要提高运营、招展、后期服务的能力。硬件可以了,软件也要跟上,不能小马拉大车。此外,还要与国家发展战略深入对接,寻找机遇。”王晨光建议。

编辑:李真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