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看齐济南主城区 主动融入区域联动发展

2017/2/10 9:21:41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蒋龙龙

  章丘区第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本报记者周青先摄

  齐鲁晚报记者蒋龙龙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同待遇”

  章丘区将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勇于先行先试、敢于担当负责,努力突破县域发展的思想观念和路径依赖,坚决破除畏难、守旧、固化的思想藩篱,增强干事创业的决心、信心和恒心。

  章丘区还将树牢看齐意识、责任意识,围绕省会济南“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中心任务,进一步站位全局、开阔视野、提升境界、拉升标杆,聚力经济发展、城乡一体、生态文明等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更有效地破解发展难题,不断创造体制机制新优势,开启章丘创业再出发、蓄势再腾飞的崭新征程。

  章丘区还将牢牢把握民生改善主题,对接济南主城区的标准和要求,持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快推动各项民生事业发展,建立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保障体系。

  章丘区将高度重视、优先保障困难群众、弱势群体和低收入阶层的基本需求。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同待遇”,努力让人人享有良好的教育、卫生保健和公共文化服务,让群众更多感受到改革发展的实惠。

  建设宜业宜居的济南东部卫星城

  章丘区将深刻把握省会城市功能布局,准确定位区域特色优势,对接融入省会城市总体规划,建设宜业宜居的济南东部卫星城。

  据了解,章丘区将以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为抓手,科学布局主城区、次中心城 市发展框架:主城区坚持“东西两翼展开,南北生态提升”,向西突出产城融合发展,高起点对接融入主城区;向东完善基础配套,形成主导产业集聚区;南部突出山水风情,加强生态绿化和泉水涵养,显山露水,呈现自然天际线;北部集中打造泉水生态文化标志区,精细刻画泉水景观和田园风光。

  章丘区还将把刁镇作为次中心,集中力量实施整体提升,增强辐射带动功能。其他小城镇突出特色优势,明确发展方向,形成布局科学、规模适度、富有活力的城镇体系。

  积极承接济南项目人才技术等转移

  章丘区还将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充分发挥撤市设区的政策优势,以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阵地,积极承接济南项目、人才、技术等转移,大力引进高端科研机构和人才,构建更加完善的技术创新转化体系,在更高层次上借力发展。

  章丘还将梳理产业体系,制定专项规划,下大力气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产业,培育1000亿规模的主导产业集群;积极发展壮大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建筑等新兴产业,培育1—2个300亿、2—3个100亿规模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章丘还将做优做特现代服务业,适应城市经济发展新趋向,大力发展高端教育、金融、健康产业,促进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旅游规模化集约化,推动服务业加速发展。

  章丘将坚持都市型、精致型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突出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和科技化体系建设,打造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

  积极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

  章丘区在生态环境上将采取多种措施推进“小泉城”特色风貌大提升。章丘区将把生态文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地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互动融合之路,积极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

  章丘区将探索实施生态红线保护制度,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深入实施绿化造林和城市建景,更大力度推进荒山绿化、山体治理和城市公园、郊野公园、重要绿化节点建设,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加快建成章丘国家森林公园、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

  章丘区还将突出水生态建设,以泉水保护和用水保障为核心,统筹实施黄河水、长江水入城工程,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完成泉域地质勘查,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保泉机制,合理规划泉水景观和海绵城市体系,全面彰显“小泉城”特色风貌。

  以“大交通”全面对接主城区

  在全域协同上看齐,推进公共交通体系大提升。立足对接融入和全域统筹,全力支持济青高铁章丘北站、济莱城际铁路章丘南站、济青高速章丘段拓宽、济南大东环、小清河复航等重大工程建设。这也就意味着,未来章丘区同济南主城区将实现公路、高速、铁路、高铁、城际铁路、轨交、小清河水运的全面对接。

  除了目前的胶济铁路,正在规划建设中的济青高铁、济莱城际铁路,章丘区还正在积极争取济南市主城区到章丘区的轨道交通加快规划建设。目前已经有两条线路纳入济南市轨道交通的总体规划,正在进行线型或者站点的预科研。

  据悉,小清河济南段复航起点为济南市荷花路跨桥小清河桥下,终点为章丘与邹平界五龙堂桥下,航道长度23.57公里。章丘区同济南主城区之间也将有水运。

  在章丘区内部,章丘区还将加快实施章莱路、省道102绕城段、章丘南外环、唐王山路东延等工程建设,打通断头路,实现大循环,提升章丘发展大框架。同时继续优化公交线路,完善城乡公交体系,实施城区公共自行车二期工程,倡导绿色出行方式。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温伟伟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